加工條件指數(PCI)的測評方法由贏創(贏創工業集團)開發。它包含了衡量加工條件的主要參數,例如胰島白酶抑制劑活性(TIA)、氫氧化鉀(KOH)溶解度和反應性離胺酸與總離胺酸比率等因素。營養學家可以通過這些單項參數的閾值,評估豆粉的加工是過度還是不足,以及黃豆品質的差異。加工條件指數將這些參數匯總成一個指標,通過近紅外光譜儀(NIR)直接進行評估。
豆粉加工條件指數(PCI)的理想數值範圍介於12-14之間。當該指數接近零時,表明豆粉受到嚴重的熱損傷,也就是加工過度;指數接近30則表示檢測品加工嚴重不足或未經加工。
最近的一項研究搜集了從2020年1月到2021年5月間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產豆粉的資料,根據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參數,總結了包括粗蛋白值介於46.0-49.0%之間和纖維值介於3.5-3.9%之間的豆粉測定資料,對比了三個產地豆粉的加工條件指數。以加工條件指數進行衡量,美國黃豆加工的豆粉,品質穩定性更高。
2020年-2021年美國、巴西、阿根廷豆粉加工條件指數(PCI):周平均值的比較
根據加工條件指數(PCI),理想數值範圍內及以外的豆粉比例
由於加工條件指數既能反映黃豆原料品質,又能反映豆粉的加工過程,這項研究的結果說明,大多數巴西和阿根廷的黃豆品質變化值較大,穩定性較低,或者豆粉存在加工過度及加工不足的情況。
雖然贏創開發並專有“加工條件指數”的測定方法,但由於它使用了多個豆粉品質的衡量指標,所以可以作為參考,為業界所用。由於營養學家對衡量豆粉加工條件的不同指標優先順序和重要性的看法不一,加工條件指數更具評估豆粉品質的參考價值。監測這個指數至關重要,從而,我們可以將動物飼料中的豆粉使用量保持在適當的水準。隨著豆粉品質變化值的變大,營養學家可能會依據加工條件指數的參數,限制最低品質豆粉的添加量。以加工條件指數衡量,美國黃豆所生產的豆粉比巴西和阿根廷的產品穩定性更高。從豆粉的整體營養組合來看,穩定性更能夠為買家帶來額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