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品種和豆粉營養成分的深入研究幫助提升家禽養殖效率
飲食影響體質的觀念,已經受到廣泛認同,因此營養師建議人類攝取身體所需的食物,並以同一理念,制定肉雞等養殖動物的飼料配方。
美國豆粉在肉雞料中的優勢
配方優良的飼料能夠提供雛雞健康生長所需的能量、胺基酸和其它營養成分。豆粉提供了肉雞生長必需的優質胺基酸組合,是肉雞各個生長階段所需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合成胺基酸對豆粉和其它成分進行補充,從而形成營養完善的飼料。
賴胺酸是豆粉中的關鍵胺基酸之一,肉雞飼養中使用的理想胺基酸模式決定了賴胺酸的重要性。飼料配方以賴胺酸主導,輔以良好的可消化胺基酸水平,就能使所有胺基酸共同作用、相互配合,形成胺基酸均衡的配方。美國豆粉的優勢是賴胺酸在其蛋白質中比例高。同時,其它四種必需胺基酸含量也具有持續而穩定的優勢。
對豆粉的深入研究提升肉雞養殖效率
近期又有一項更進一步的研究,透過從田間到養殖場全線的追蹤,對不同的營養組成成分及不同品種的黃豆進行評估,開發更適合生產肉雞料的黃豆品種,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及農業生產的永續性:
- 油廠得以更加精準地標示豆粉的營養成分,使末端及家禽養殖企業最終受益;
- 對黃豆的胺基酸特性加以改進,並對改進的特性加以保留,提高家禽對以豆粉為原料生產的飼料的轉化率,使家禽養殖戶獲得更好的生產效率;
- 提升農業生產的永續性,家禽糞便可用作牧場的肥料。
將黃豆作為飼料生產原料時,為了提升營養組成成分,商業養殖戶通常注重使用合成胺基酸,從而減少添加劑的使用量。該研究另闢蹊徑,對未在市場上銷售的飼料級胺基酸的組成成分進行評估,來選擇所需胺基酸特性。
有些黃豆品種含有較高濃度的次要胺基酸,因為這些胺基酸並非豆粉玉米型飼料中最重要的限制性胺基酸。因此,該研究將重心放在了苯丙胺酸、酪胺酸、精胺酸、天門冬胺酸、谷胺酸、甘胺酸和脯胺酸這七種胺基酸上。這七種胺基酸也是研究預測的將被營養師用於家禽飼料配方的種類。
研究共進行了兩項試驗:
試驗一:
試驗對28日至42日齡肥育階段的肉雞飼喂含有不同黃豆品種製成豆粉的飼料,並進行了比較。
選用育肥階段進行試驗是因為肉雞在該階段中食用的飼料量最多。在肉雞進入試驗期前,研究控制飼喂的飼料及其它條件保持不變。試驗期間盡可能模仿肉雞在養殖場的生長環境,飼料中唯一的變量是使用的豆粉種類。
由於供試驗使用的黃豆品種供應有限,研究比較了以三個品種黃豆製成的全脂豆粉為原料的飼料。其中一個培育品種的胺基酸含量較高,另一個培育品種的油脂含量較高,第三個為標準商品黃豆品種。試驗將黃豆小批量壓榨,確保區分每種豆粉。
試驗結果顯示,不同豆粉製成的飼料在採食量、增重、飼料轉化率或加工產量上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然而,與對照組相比,兩種培育品種的黃豆在飼料轉化率方面存在數值上的差異,均優於對照組。儘管這種差異在統計學上並不明顯,但足以引起注意。
試驗二:
該試驗研究了豆粉加工對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由於試驗一中選取的兩個培育品種的蛋白質和油脂含量都高於平均水準,該試驗採用了油脂含量較高的培育品種黃豆製成的標準脫脂豆粉,將特性保護黃豆透過乾式膨化製成的豆粉,與標準商品黃豆乾式膨化製成的豆粉及溶液浸出的豆粉進行比較。根據能量和胺基酸組成成分形成飼料配方,使用這三種豆粉分別製成飼料,飼喂處於各個生長階段的肉雞,包括0至14天的育雛期、14至28天的生長期和28至45天的肥育期。
試驗結果顯示,飼喂不同飼料的情況下,肉雞的生產性能沒有差異。但由於在肉雞每一生長階段的飼料中將培育品種黃豆製成豆粉的使用量減少了2%,這代表著肉雞料的生產成本更低,也代表著培育黃豆製成的豆粉價值更高。
豆粉加工方式沒有對肉雞的生產性能造成明顯差異,但在飼料轉化率上有顯著差別。用油脂含量較高的培育品種黃豆製成的豆粉作飼料,其轉化率比對照組高15%。同時,這種飼料中的胺基酸含量有所提升,低聚糖含量降低,使豆粉更易於肉雞消化。
兩項試驗的結果表明,使用特性保護黃豆製成的豆粉生產的飼料對肉雞有益。初步的研究成果也將為今後研究不同品種豆粉的消化率提供了參考。
隨著可追溯性不斷提升,肉雞養殖行業會認識到,配置營養更加精確的飼料是物超所值的。透過壓榨商、家禽養殖企業的原料採購方及營養師的攜手合作,不僅能減少豆粉中的抗營養因子,還能改善豆粉中益於家禽養殖的必需營養成分。